采蘑菇
万全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、常务副检察长 王琦
我县北部山区盛产蘑菇,这种蘑菇实属口蘑。有资料显示,口蘑野生于蒙古草原,又称白蘑菇,因蒙古口蘑特产以前通过张家口输往内地,故又称“口蘑”。一场秋雨过后,正是采蘑菇的好时节。
今天,正值周六休息,约三五好友赴楡林沟村北山沟采蘑菇,据说那里的蘑菇量多质好。驾车由南向北穿村而过,一条较平整的沙石路映入眼前,路两边是高低不平的山坡,据当地人介绍,这里就是采蘑菇的最佳之地。山坡植被优良,密布的杨树林中,间种着大量的沙棘和低株灌木,整个山坡被密密麻麻的草覆盖着,几乎看不到一点土层。这些植物耐旱耐寒、抗风沙、防水土流失,最适宜北方种植。被当地人称作“酸溜溜”的沙棘果,橙黄耀眼,给山林增添了色彩。偶有声调不同的悦耳的鸟鸣声,为寂静的山野增添了活气。我好奇地学着鸟语吹起口哨,欲与鸟儿来番对话,不料,那鸟儿却失声不语,大概是被我那陌生的“鸟语”惊呆了。
我们要寻找的蘑菇就遍布在这树草中间。有的生长在大树旁,有的蜗居在草丛里,有的蛰伏在树叶下。其形态不同颜色各异,有的菌盖平展光滑,大而肥厚;有的盖缘内卷,低而粗壮。有的是浅红褐色,有的呈黄褐色,有 的则为白色。还有的菌盖平而薄,颜色为土黄色,俗称簧片。最为喜人的是群生群长的蘑菇圈,它们大小不等,稠密团结,好似一个大家族,冷暖相伴,生死相依。它们构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生态圈,既使枯枝落叶分解腐化归于大自然,促进生态平衡,又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。
采蘑菇少不了工具。我们就地取材,撇根干枯了的树棍, 若末端分叉则更为实用省力。采蘑菇的动作也是有讲究的,弓腰,手持树棍在草丛和树叶中来回扒拉,眼睛随树棍移动,树棍用力宜不轻不重,轻了扒不见蘑菇,重了则容易扒碎,采不到整朵蘑菇。遍观寻找蘑菇的动作好似探测地雷一般。一旦发现蘑菇,则蹲下来,用手轻轻扒开附在上面的杂草树叶,将蘑菇连根拔起,去掉带泥的根端,一个完整的野生蘑菇就属于自己了。
采蘑菇又叫拔蘑菇,无论是采还是拔,都须认真细心。虽不是重体力活,但也须有一丝不苟、专注执着之精神,若心不在焉、马虎敷衍,则势必劳而无获。采蘑菇的过程,也是考验一个人耐力、毅力、意志和自信心的过程。